【身後事流程大全】喪禮籌備清單、只需10個步驟(圖文解說)
由「傳承殯儀」整理及分享身後事流程大全
在親人離世後,家屬需要面對的不僅是情感上的哀痛,還有許多在短時間內需要完成的身後事籌備工作。儘管現時香港的持牌殮葬商多數提供一條龍式服務,但作為家屬,了解身後事的流程仍然能讓您更好地與服務機構合作,並確保整個過程順利進行。
以下,讓我們逐步為您解說辦理身後事的完整流程,以及每一步需注意的細節,助您在準備上更加妥當,全力護送先人完成「最後一程」。辦理身後事的10個步驟
1. 了解逝者生前的意願
在正式處理身後事前,家屬首先需要召開一次家庭會議,了解逝者的生前意願。主要需要確定以下幾點:
- 先人是否提供了具體的送別儀式安排指示?
- 是否選擇火葬或土葬方式?
火葬服務:根據香港政府資料,火葬費用為HK$1,220,骨灰可選擇安置於公營或私營骨灰龕位、紀念花園或海中撒放。
土葬服務:費用為HK$3,190,遺體將安葬於公眾墳場,並需額外聘請石匠刻製墓碑。公眾墳場的墓地預訂需提交相關文件,由食物環境衛生署管理,並且需符合居住要求。
2. 領取死亡文件
死亡證明文件的類型需要根據死亡原因分為自然死亡和非自然死亡。
- 自然死亡:經醫生簽發「死因醫學證明書」或「醫學證明書(火葬)」後,家屬須攜帶文件向入境事務處辦理死亡登記。
- 非自然死亡:此類情況需由警方介入並提交至死因裁判官審核。在完成調查後,會簽發「批准屍體埋葬/火葬證明書」。
3. 選擇殯儀服務公司
殯葬商提供多種套餐服務,一般包括設靈、告別儀式、火葬或土葬安排等,但部分可能不包含靈堂租金。建議家屬與多間殯儀機構進行比較,結合需求與預算選擇最適合的方案。
4. 決定出殯形式與喪禮儀式
一般香港的出殯方式分為:
- 傳統喪禮:
在殯儀館舉行,包含夜間守靈與翌日出殯儀式。 - 醫院殮房出殯服務:
在醫院或公共殮房舉辦簡單出殯儀式,隨後進行火化或土葬。
宗教儀式則覆蓋道教、佛教、基督教、天主教或非宗教形式,家屬可根據文化背景與先人意願選擇適合的儀式。
5. 問清各項細節與費用
殯葬涉及的細節繁多,包括靈堂布置、花圈花籃、紙紮祭品、員工費用、香燭禮金等。家屬需與殯儀機構逐項確認並索取詳細的收費單據,以避免額外爭議。
6. 決定喪禮日期
喪禮日期需與殮葬商協調,由其職員協助安排火化爐的預訂或土葬相關文件的辦理。最終喪禮日期的確定,將視乎各項安排是否能妥當完成。
7. 通知親友出席喪禮
決定好喪禮的地點、時間與形式後,家屬需在出殯前1至2週通知親友。隨著電子通信的普及,殯儀公司通常提供數碼訃聞設計,方便透過WhatsApp或WeChat群發通知。
如需安排交通或停車場服務,建議提前與場地管理溝通,確保親友順利參與。
8. 舉行喪禮與出殯儀式
喪禮當天的具體流程包括:
- 認領遺體並完成手續。
- 在靈堂進行宗教或非宗教儀式。
- 完成封棺、辭靈後,將靈柩移至火葬場或安葬地點。
9. 骨灰處理與後續服務
火化後,家屬可以選擇將骨灰安放於:
- 食物環境衞生署轄下的公營骨灰龕位(標準費用HK$2,400)
- 私營骨灰安置所(價格由數萬元至百萬元不等)。在選擇私營骨灰安置所時,務必確保其持有私營骨灰安置所條例下的牌照,因為只有持牌的私營骨灰安置所才能合法出售或出租龕位。了解購買龕位的權利和細節,以及私營骨灰安置所可能關閉的影響也非常重要。
- 綠色殯葬形式:包括紀念花園撒灰或海上撒灰。
10. 詢問骨灰龕位持證人是誰
由於未來骨灰龕位可能需要進行加位或其他工程,若持證人並非家屬,日後在處理相關事宜時可能會遇到阻礙。因此,建議務必向殮葬職員查詢,確認持證人是否為家屬。如持證人為殮葬職員,可考慮將持證件更改至家屬名下,以避免不必要的麻煩。
辦理身後事注意事項
籌備後事的每個步驟似乎都充滿挑戰,但通過及時了解詳細的身後事流程,家屬可大大減輕壓力。協調相關文件、明確殯儀需求和費用,並與家人共同決策,多角度保障先人完成這趟「最後旅程」。
如有需要協助或進一步諮詢,請隨時聯繫我們的專業顧問團隊。常見問題
如何選擇殯葬方式?
可以根據逝者的生前意願和家屬的傳統習俗選擇殯葬方式。
如何選擇喪禮儀式?
可以根據逝者的生前意願和家屬的傳統習俗選擇喪禮儀式。
辦理身後事需要多少錢?
辦理身後事的費用包括死亡登記費、殯葬費、喪禮儀式費等。
香港火化排期幾耐?
申請人可以預約由遞交申請翌日起計15日內的爐期,火化爐期的分配是以先到先得為原則。
可以更改火葬地點、日期或時間?
實際上並非直接更改火葬場和日期,而是需要先取消原有的預約,然後重新申請。若要更改已預約的火葬服務,申請人需填寫「取消火葬場爐期申請書」,並重新申請和繳費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