殯儀習俗|喪禮禁忌、出席禮儀「全攻略」
由「傳承殯儀」提供的詳盡介紹吉儀、帛金、孝服等重要元素,助您在喪禮中舉止得體。
香港的殯儀習俗
了解和遵守喪禮禁忌,不僅僅是為了遵守習俗,更是為了表達對逝者和家屬的尊重。這些禁忌和習俗反映了香港獨特的文化背景,幫助我們在哀悼之際,既表達敬意,也避免無意中冒犯他人。
什麼是「吉儀」?
吉儀一般包括一張紙巾、一粒糖果及一個一元硬幣。
通常,治喪家屬在收到帛金、花牌或花籃後,會以吉儀表示感謝。當親朋好友出席喪禮時,也會以吉儀來答謝他們的參與。喪禮結束後,吉儀通常不會帶回家。吉儀內的紙巾供家人拭淚,糖果象徵安慰,而一元硬幣則代表喪禮僅此一次,可以選擇捐贈、乘搭交通工具或用於購物。
什麼是「纓紅利是」及「祝福」?
「纓紅利是」一般包括一條扁柏葉、一條紅頭繩及兩元或雙數金額的利是錢。而西式宗教則只會放入兩元或雙數金額的利是錢。
一般在完成土葬或火葬儀式後,每位出席的親友都會領取一封「纓紅利是」,象徵白事已完結,紅事將來。與吉儀不同的是,「纓紅利是」可以帶回家並保存,無需特別處理,而保存的時間則沒有明確規定。
什麼是「帛金」?
「帛金」通常由親友贈送給喪親的家屬,旨在減輕其喪禮開支,並向逝者表達最後的心意。一般來說,帛金會以整數金額加上一元作為結尾,避免使用雙數金額,因為雙數金額通常用於紅事。同時,一元也象徵喪禮僅此一次的意思。
什麼人需要穿著「孝服」?
一般來說,直系親屬需要穿著孝服,包括逝者的配偶、子女、媳婦、女婿及內外孫。而逝者的兄弟姊妹及其配偶、侄兒女和外甥則無需穿著孝服,但建議親屬可以綁上一條白色腰帶。如果是逝者的正式上契子女,則應該跟隨親生子女一起穿著孝服。
什麼是「壽被」?
在中式或西式喪禮上,壽被會覆蓋在逝者身上,通常從頸部到腳部,讓親友瞻仰遺容時只看到逝者的臉部。這樣可以遮蓋其他身體部位,使逝者看起來更加美觀。
什麼是「子孫壽被」?
一般來說,「子孫被」由逝者的子女/子孫/晚輩贈送,一般以個人為單位,以表達對逝者的最後心意。
在出殯當天,堂倌先生會剪下壽被的一角,放入紅色利是封(俗稱「被紅」),並交給送贈者。這象徵逝者將福氣、財氣和名氣留給下一代。收到「被紅」後,只需帶回家中妥善保存即可,如床下底或櫃桶底。
什麼是「分梳」?
按照傳統,如果丈夫先行離世,在大殮當天,堂倌先生會安排逝者的妻子站在棺木尾部,並讀出分梳之詞。隨後,他會在棺木旁拍斷一把木梳,一半放入靈柩,另一半由逝者的妻子向後拋出。這象徵著向祖先表明自己已恢復單身,將來可以重新嫁娶,也希望逝者不必掛念自己。當然,這個儀式並非必須,因為並不是每個人都能接受。
什麼是「擔幡買水」?
「擔幡買水」是一種道教儀式,常見於廣東的喪禮習俗,分為「擔幡」和「買水」兩部分。
「擔幡」中的幡,指的是白幡,象徵逝者的靈魂。通常由逝者的長子手執白幡,以引領亡魂升天。
什麼是「買水」?在古代,長子會負責到河溪取水為先人洗面,以表達孝意,期望逝者在潔淨後能早日登仙界。水源於天地,後人大多會將銅錢銀元撒於河溪中,象徵用錢財“買”水,而非不問自取。因此,這個動作被稱為“買水”。
隨著喪禮儀式逐漸簡化,一般會在靈堂門前放一桶水,裡面放入硬幣後作為取水。長子再用毛巾沾水,為逝者進行象徵性的擦拭。
按照傳統習俗,如果逝者沒有男丁,則由長女負責。若無子女,則由子侄代勞。如上述三者均無,則由負責儀式的師傅代為「買水」。
擔幡「買水」有次數限制?
是的,按照傳統,「擔幡買水」不可以超過兩次,一生中只能為親人買兩次水,一次為父親,另一次為母親。
為什麼要穿上「壽衣」?
按照中國傳統,逝者如果年滿六十歲以上,可以穿著壽衣;如果不足六十歲,則只能穿著生前喜愛的服飾作為出殯衣服。
壽衣一般以寬鬆為主,有「闊袍大袖」之稱,寓意逝者的後人財政寬裕。除了傳統的說法外,這也確保了逝者在遺體僵硬的狀態下更容易穿上衣服。
「解穢酒」是什麼?
「解穢酒」也稱為「解慰酒」,字面意思是通過進食來解憂傷和安慰心靈,同時也具有解除污穢的作用。由於很多人認為殯儀館等白事場所容易帶來「不潔之物」或「不祥之氣」,因此,家屬會準備「齋菜」來款待親友。
解穢酒是白事習俗之一,菜式與纓紅宴有所不同,主要包括七道菜和一道甜品,並且糖水通常是第一道上桌的菜,希望先人的福蔭能保佑後代。這七道菜通常以全素菜為主,象徵清淨莊重。
這兩種習俗展現了香港喪禮中的豐富文化,以及對逝者的尊重、紀念和社會支持的元素。
「纓紅宴」又是什麼?
香港的「纓紅宴」,常因同音被誤寫成「英雄宴」,實際上與「英雄」無關。「纓紅」指的是與紅事纏繞在一起的習俗。這種宴會通常在火葬儀式完成後舉行,家屬會準備酒菜招待親朋好友,意味著未來好運將至,是一種吉祥的象徵。
纓紅宴通常包括8道菜和1道甜品,以葷菜和肉類為主,例如雞、燒肉、魚、生菜及鮑魚等。但需注意避免含有「瓜」字的菜和水果,甜品方面也要避免蓮子糖水,因為這些食物寓意不佳。此外,肉類則避免牛肉和馬肉,因為據說「牛頭馬面」是先人的新朋友。
在宴會結束後,家屬通常會派發「纓紅利是」給參加的親友,內含扁柏、紅繩、紅綠線、針以及成雙數量的錢。需要注意的是,「纓紅利是」不同於「吉儀」,是可以帶回家的。
香港殯儀喪禮禁忌
在中國傳統文化中,參加喪禮有許多禁忌,這些禁忌旨在保護生者和逝者的平安。以下是幾個主要的禁忌:
避免在入殮時啼哭
在大殮儀式上,家屬應保持冷靜,避免啼哭。啼哭可能會使逝者捨不得離去,若眼淚滴在逝者身上,更可能會讓逝者留戀人間,無法轉世超生。
避免胡言亂語
切勿在靈堂上對遺照有雜念或說出不敬之言,必須保持尊敬之心,並保持莊嚴的態度,以示哀悼。
蓋棺時需要低頭回避
在大殮儀式蓋棺時,出席的親屬必須低頭回避,以免被煞氣影響。一般堂倌先生會在蓋棺時請家屬背向棺木並低頭回避,以免有所衝撞。
孕婦避免出席喪禮
傳統上,喪禮地點存在晦氣,可能會影響胎內嬰兒。因此,除非是至親家屬,否則孕婦應盡量避免出席。如果必須參加,可提前與殯儀公司溝通,準備薑、扁柏、紅頭繩、紅筷子和利是,並將這些物品以紅繩串連,繫在腰身以擋煞。但孕婦在喪禮期間仍應避免觸摸棺木和瞻仰遺容,以免觸動胎神。
女性月事(經期)期間可以前往靈堂嗎?
可以。如果逝者只是朋友,則避免上香。如果是至親家屬,則可向堂倌先生領取一條紅線,綁在腳上,即可上香。
忌帶寵物到靈堂
不要帶寵物到靈堂,包括逝者生前所養的寵物,因為寵物可能會干擾儀式的進行,並需要家屬額外照顧。
忌喪禮後立即回家
靈堂的不祥之氣可能會沾染在參加者身上。如果離開時立即回家,可能會將不祥之氣帶回家,影響運程。建議喪禮結束後,前往熱鬧人多的地方,以退去不祥之氣。
忌七月十四出殯
相傳農曆七月十四日,陰間鬼門關會打開,許多遊魂野鬼會返回陽間。如果在這一天出殯,可能會吸引更多鬼魂,從而影響家屬的平安。
忌靈前祭品有牛肉及馬肉
如果逝者以道教儀式進行喪禮,應準備逝者生前喜愛的食物作為祭品,但切勿包含牛肉和馬肉的製品。中國傳統認為,地府的鬼差是牛頭馬面,祭品中有牛肉或馬肉可能會得罪它們。
忌治喪期間參與紅事
在廣東傳統中,家裡治喪一百日內不可以參加紅事,包括婚嫁、生日或壽宴,以免將悲傷之氣帶給他人。
治喪期間家中佛像及祖先靈位以紅紙包裹
在治喪期間,家屬應以紅紙包裹家中的佛像及祖先靈位,並暫停任何上香供奉。待出殯、上山和纓紅宴所有儀式完成後才能拆除紅紙繼續供奉。如有需要,家屬可以請喃嘸師傅回家進行旺屋儀式,請所有神佛或祖先歸位。
出席喪禮注意事項
殯儀傳統歷史悠久,其中的習俗和禁忌繁多。不同宗教和地區還有各自獨特的細節,難以一一列舉。無論是家屬還是參加喪禮的親友,只需遵循基本的禮儀和禁忌即可。殯儀最重要的是體現生者的心意,一切都應以真誠為前提。以下是出席喪禮者應注意的14個基本禮儀:
- 心存正念:於靈堂上不亂說、不亂看、不亂指
- 靈堂及喪禮現場切勿大聲喧嘩
- 帛金:必須以一元為餘數,如$101、$201等
- 衣著應以素色為主(黑色、白色、灰色)
- 切忌要向主家親友說「再見」、「再會」等字句
- 切勿過度悲傷,會讓逝者有牽掛
- 尊重逝者,切勿於儀式進行中大聲說話
- 衣著須端莊整潔,以尊敬之心送別逝者
- 切勿亂送花牌,詳情可查看相關文章
< 喪禮帛事花牌|寫法、擺放順序及禁忌指南 > - 如中式喪禮須戒食牛肉、馬肉及其製成品
- 收到帛金後,可說「有心」「感恩」,不要說「多謝」
- 切勿於靈堂上拍照或者向逝者遺體拍照
- 進入靈堂後請將電話聲響調校至靜音
- 忌在靈堂內使用強烈香水
喪禮是對逝者最後的告別儀式,了解並遵守相關的喪禮禁忌和習俗,不僅是對逝者的尊重,更是對其家屬的安慰。希望這篇詳細的指南能幫助大家在參加喪禮時,能夠更加得體和合適地表達敬意。
透過這些喪禮習俗和禁忌的詳細介紹,我們可以更好地理解香港的殯儀文化,避免在喪禮上出現不必要的尷尬和失禮行為。透過遵循這些傳統,我們能夠更尊重地送別逝者,並體現我們對生者和逝者的敬重。